我选择了一条比我想象中要难走的路

01

心之所向

过完十月一假期,就整整职业炒股一年了。之所以选择这条路,大的目标肯定是为了财务自由,进而通往财富自由,再去追求心灵的自由。而最直接的想法也很简单,我想通过自己努力在北京10号线附近买个房子。刚来北京那会,每天跑校区上课,当时就感觉10号线真好,刚好环北京一圈,到哪都方便,以后买房子也要买10号线地铁旁的。租房子也都选10号线地铁旁的,第一次是在草桥那一站,第二次是在十里河那一站,周末上课经常10号线坐一圈。不管在哪个城市,想要过正常点的生活怎么也得有个房子,但是想要通过上班在北京买房子还是不容易的。按我到北京第三年的收入算,差不多60-80万,10号线地铁附近按每平8万算,买个平的房子,不吃不喝也要10年。关键是10年之后除了房子就剩下紧巴巴的生活,其他什么也没有了。所以19年十月一之后我就辞职了,先是自己开了一个网校,我自己上课,带了两个助教帮我答疑。学生不多,但是我自己上课,所以多少还是赚钱的。但是一年下来我的人工成本也没赚回来。对我而言完全是对外输出,没有任何输入提升,这么一想就亏大了。另一边自己在美股投了10万块钱,赶上一波牛市,倒是翻了五六倍,赚了几十万。继续做网校相当于我还是要不断输出已有的知识,需要下功夫的是运营招生方面,不靠花钱砸广告的话怎么也得有2-3年积淀。如果把这2-3年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全职学习股票投资,或许会有更多的可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兼顾,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就这样去年十一假期从老家回来后开始全职学习炒股。而美股牛市也是波段的,更重要的是时差问题,所以就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国内A股上。

02

素履以往

既然前两年是学习,资金上就要克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试错成本太高,太少心态波动又太小,必须拿出一个输完不影响生活又会很心疼的钱。这样就定下了30万,剩下的钱全部用来买基金,用于维持这段期间的生活开支。美股已经投了10万,A股之前也投了10万,所以又在A股追加10万。10月份主要看资料学习,11月正式入手操作。刚开始操作上思路完全类似美股去做的,主要选的一些中大票做趋势。像科大讯飞、欧菲光、歌尔股份、复兴医药等,因为没有经验,有的只是小韭菜的人性弱点,赚一点就赶快卖了,被套了又舍不得割肉。结果就是小赚大亏,赚钱的都卖飞了,亏钱的都留在手里了。一个月下来总体是亏钱的。12月底开始尝试切入市场热点股,开始做连板股。但是由于自己没有任何清晰的模式,买不知道在哪买,卖不知道在哪卖。经常在高位5板6板之后去接,有时候第二天直接就跌停了。那时候也不懂,以为会和美股一样,隔几天又会拉回去,也不卖,最后单个股票经常亏30%多。到现在手里还留了1手豫能控股做纪念,时刻提醒自己过去的经历。就这样今年1月份也成了亏损最多的一个月,一个月亏了4万多。这个阶段赚钱不知道为啥,亏钱也不知道为啥。一边亏钱一边疯狂学习,每天复盘到夜里两三点成了标配,第二天8点继续准时坐在电脑前盯着。由于操作越多亏得越多,这个时候我就不太敢随意买卖了,出手的频率大大降低,亏钱的速度也变慢了,差不多一个月亏1万这样。过年那段时间正好赶上美股牛市,剧情就变成了每天白天A股亏钱,晚上美股赚钱。好在美股赚的比较多,也算是给我有点安慰。但是A股这边给我的心理挫败感还是很强的。有次在朋友圈看一个好友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做A股,A股唯一的好处就是亏的慢点”,我欲哭无泪。过年回老家休息期间也是心情沉重,每天在网上各种找文章视频学。现在想来其实更多的是无用功,一个是有交易能力的人是不会在网上天天写文章做课程的,那点收入还不够他们一笔操作来的多。所以那些专门靠写文章做课程赚钱的人其实实盘操作都不怎么样。一个是网上东西太泛滥,真正有用的其实没多少。当自己能力不够时,是没有分辨能力的。但这也是必经之路吧,从量变到质变都要有个过程。就这样从11月份开始,连着亏了半年,资金也接近腰斩。知道要交学费,但是亏钱速度还是超过我想象。好在学费也算没白交,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进步,小散户的韭菜思维基本都改过来了,也不会冲动的去情绪交易了,更关键的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操作系统。今年5月份第一次月度收益为正,还是3万多30%+的收益。当心态还不够成熟时,会随着赚钱亏钱变化,赚的多了就会容易胆大,7月份又出现一次大的亏损。后面直到现在基本就是震荡了,没有大赚也没有大亏,进入了止跌阶段。按照股神6阶段来说,第一股盲阶段啥也不懂会经历第一个腰斩,第二股痴阶段疯狂学习会再次经历第二个腰斩。而第三股精阶段则是开始形成自己的系统,有自己的思路方法,账户开始慢慢震荡向上,开始能稳定盈利。我相当于是第一和第二阶段合在一起一并走下来的,现在算是初入股精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块有机会结合我自己经历再展开细说吧。

03

任重道远

一年下来,除了认知和经验的提升,对我而言更大的收获是心智的成熟,不论生活中还是交易中对待得失更能坦然的接受。每天高频交易,总有失误和遗憾的操作,开心的时候少到想不起来,收盘后伴随自己的更多的是懊恼和悔恨。有时候收盘后一个小时内心都久久不能平静,反复问自己怎么可以这么冲动?但也正是这些灰暗的时刻才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时刻。那些经历过的磨难只能等到做成了才有资格去说,正在经历中只有不断的打鸡血。我始终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股票交易是一项脑力竞技活动,我的智商不算低,我缺的是经验和知识体系。但是我的学习能力比较好,任何学习都是相通的,最关键的是要抓住本质。所以心无旁骛专注的去做,做成只是时间问题,而时间却是我最大的压力。我给自己的学习时间是两年,如果两年都还没有稳定盈利,至少说明自己在天赋上并没有优势。如果三年还不能做出第一个10倍,那就要彻底放弃职业炒股。一个人认清自己的能力很重要,同在一个教室里听同样的老师讲课,有的可以考上清北,有的只能普通大学,归根到底靠的还是各方面的能力。能力不同决定了所要过的生活不同。在股市里,以10万本金为例,3个10倍可以财富自由,而1个10倍只能改善生活。而每一个10倍所需要的时间正是能力决定的。有的人炒股每年也能赚钱,但只是属于7亏2平1赚里面的1,对于实际生活并没有什么用。除了时间,职业炒股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赚钱的需要。由于需要专注,必须排除各种杂念,在心态不够成熟时离家在外是有必要的。我在北京生活,没有大件支出时每个月生活费差不多,而这无疑会给自己心态上带来压力。像今年我买的基金没有押对新能源赛道,基本上也就赚个生活费。一面是资产没有大幅增长,一面是必须要不断试错去积累交易经验,日常消费都需要精打细算了。想买个iPad看书,想想还是算了,以后再买吧。大家听惯了在股市里亏钱的故事,同时也由于1赚2平7亏定律决定了赚钱的总是少数人,所以在中国人最朴素的认知里职业炒股的基本等价于韭菜。一个小散户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就算是做到上千万上亿,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暴发户,可能不如有个小公司的老板受尊重。我也不知道这种观念是怎样根深蒂固的,可能是大家对亏损的厌恶,亦或是对脑力劳动的不认可。巴尔扎克在一篇关于《高雅生活》的文章中写到,世上有三种人,工作的人、思考的人和无所事事的人。真正的交易者是思考的人,但很多人却认为交易者是无所事事的人。我的父母也认为我是不务正业,我知道他们是在从他们的认知角度真的想我好,但是我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我要为我未来的生活负责。职业炒股最坏的可能就是几年过去了钱没赚到,青春年华却没有了。由于需要心无旁骛,所以减少了一切无意义的社交,慢慢的社会关系也淡化了,原来的职业技能也衰退了,最后身心疲惫,孤独终老。我在决定职业炒股之前就想过这些了。遇不到好的爱情,我早已做好了不结婚的准备,所以对我来说最坏的可能也就没什么了。梦想在上,孤独在下。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点亮,让更多看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bdfyy.com/afhgx/346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