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凤子先生是民国以来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画家、书法家、中国美术史家和思想家,由于博雅的综合文化素质、深厚的艺术修养,先生在其所涉足的各专业领域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画作吕家样,字为凤体书”,尤其吕凤子先生在中国书画领域的作为和造诣,使他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以画家而兼书法家并于两个领域均取得杰出艺术成就者,在我国美术史上并不罕见,如东晋的王廙、唐代的薛稷、宋代的赵佶、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清末民初的吴昌硕等,都是“书画双绝”的一代大家。而吕凤子无论在中国绘画史领域论其绘画造诣,还是在中国书法史领域论其书法造诣,其都以深邃的精神气质和鲜明的风格特色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现代书画史上的坚实地位。吕凤子《阳嘉峄山》联早在民国时代,人们就将吕凤子的书法与马一浮先生、谢无量先生的书法并称,“以我所见,近代书家,谨得三人,四川谢无量先生,浙江马一浮先生,江苏吕凤子先生”“他题画的行草书,全从钟鼎汉隶来,汉碑功夫极深,尤其爱好《石门颂》与《张迁碑》,笔势雄健,尽得其神”(祝嘉《吕凤子先生的三绝》)。可见吕凤子先生书法造诣之深、之精,从中也可以看出吕凤子在民国时期的影响。马一浮的书法出入周秦、汉魏,碑帖兼写,“婉媚遒劲,波拂处蜿蜒如铁线”,以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称雄于民国书坛。谢无量亦碑帖并兼,结字胎息《瘗鹤铭》《张黑女》、六朝造像等,书风沉雄俊逸、虚和萧散,呈现出强烈的金石气息和文人书法的笔调。马、谢二人书法既具有强烈的金石意味,又有浓郁的书卷气息,其古雅劲健的精神格调与吕凤子确有诸多共通之处,民国时期人们将他们三人并称,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当然,从马一浮作为“儒释哲一代宗师”、谢无量作为一代文化哲人的文化地位方面看,吕凤子能与他们并列在一起,亦见其学识修养的深邃和文化造诣的不凡。没有全面深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吕凤子确实很难在书法创作上达到如此高度。吕凤子书法创作方法、书法风格的形成,深受李瑞清的影响。李瑞清主张“求篆于金”,“求隶、分于石”,即书法创作要向金文、汉魏碑版、竹简、汉印和镜、铭、砖、瓦以及铜器杂件铭文学习,纳碑入帖,以碑笔写帖,将篆籀笔法与汉魏碑版书法结合起来,作书既要追求刚劲雄强的风神,又要有秀润流丽的韵致,此为书学的正路。这一书学取法路向深深拓展了吕凤子的书学视野,拓宽了其书法创作的取法范畴。吕凤子同李瑞清虽然有着深厚的书学历史渊源,在书法面貌和精神追求上有着一致的价值判断,但二人也有不小的差异,从而对他们各自书法风格特征的形成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如由于他们各自的性格才情不同,在对碑帖的具体取法上有着个人喜好上的不尽一致,李瑞清特别钟情《礼器碑》,吕凤子则终生喜好《张迁碑》《石门颂》等,在书法风格上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可以想见。在吸收古法的广度和比例上,吕凤子同其师也有所差异,从而使他的书风与李瑞清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吕凤子将目光投向甲骨文以后将近三千年的书法之中,从中积极取法,其取法的广博程度和消化能力比其师更有过之。吕凤子吸收先秦书法和汉魏书法因素的成分所占的比重几乎达到等同的地步,加上对行草书的取法,这使吕凤子的书法不尽同于李瑞清的书法面貌,避免了老师过分强调某些书法因素而给后学带来的流弊,使其书法既具有深厚的书学积淀而又能开拓新风,自成一统。吕凤子运用先秦篆籀之法与汉隶法度,与行草书体自然结合起来,打破了篆隶取法的对立和分野,亦打破了行草书和篆隶书风的分野,在他笔下,诸种书体自然浑融,不显生硬和突兀,此为吕凤子独特的创造,有着自己强烈的个性色彩。吕凤子致亚明信札一吕凤子先生的书法艺术是在金石学处于盛期阶段而成长起来的,有着时代特有的印痕。作为“李氏书派”的卓越代表,同其同门师兄、师弟相比,诸如张大千、李建、胡小石等,亦有着自己的典型特点。如张大千,以圆笔写汉碑、魏书,力求与楷行结合,书风端庄峬峭,但在书法的内涵上则缺少了吕凤子的蕴藉、深邃和开张。上述诸家在运笔上基本没有脱离方笔的范畴,圆笔使用亦较少,因而作书纵放有余而内敛不足。难怪张大千对于吕凤子的书画造诣始终持赞叹万分的态度,直到晚年仍然不能忘怀,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说李瑞清是“李派”书法开创者的话,吕凤子则是“李派”书法方法、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吕凤子于书法的探索和努力,深深折服了其同辈人和后来者,如祝嘉、傅抱石、钱松喦、葛鸿桢、尉天池、徐利明、周永健、萧平等诸位先生,无不对吕凤子先生所达到的高逸冲和的书法境界表达出由衷的赞叹。吕凤子的个人才情、书法功力、深邃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刻的创造意识也都在他的书法创作中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使其书法呈现出极为鲜明独特的风格特征,成为继康有为、吴昌硕、李瑞清之后,在传统碑学领域继续拓伸并获得重大成就的传统型书法家。吕凤子致亚明信札二相对于传统书法而言,吕凤子接受了近、现代以来的文化观念,突破了书法固有观念的限制,拓展了书法的表现空间,其书法明显具有新的审美因素、构成因素,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书法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吕凤子以书法作为表现自我思想情感的物质载体,把自己对时局的关心、对社会的看法与认识、自己爱憎分明的思想情感,都以抽象、充满感情的书法线条表现出来。吕凤子以传统书法中表现出新时代的思想情感内容拉近了传统书法与现代社会、文化、情感生活以及当下生活的关系。吕凤子将书法创作与传统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结合起来,与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他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的成就足以确立其在现代书法史上的卓越地位。吕凤子是在书法领域和绘画领域都获得重大成就的一代大家,书名与画名并著于世,不因画名而湮没书名,也不因书名而湮没画名,是名副其实的“书画双绝”的一代大家。吕凤子致祝嘉信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