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年底北京地铁计划开通7条段线路,

导读

伴随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地铁早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北京今年轨道交通路网总客运量达23.5亿人次,全市客流量最大地铁线是几号线?高峰时间间隔最短的是哪一条?最拥挤的又有哪一站?今年北京还将开通哪些新的地铁线路?这一年来地铁出行方面还有有哪些变化?接下来又将推出怎样的服务?

北京今年轨道交通路网

总客运量达23.5亿人次

9月客流量最高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年10月底,北京轨道交通路网总客运量为23.5亿人次,日均客运量为万人次,比年同期下降18%,比年同期增长53%。据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票务清算部副部长陈颖介绍: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超万人次,比年同期下降16%,比年同期增长48%;日最高客运量.07万人次,发生在7月9日星期五。截至目前,9月是路网客流量最高的月份,日均客运量近万人次,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超万人次。

客流量排名前五线路出炉

地铁10号线居榜首

据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票务清算部副部长陈颖介绍:在北京全市地铁线路中,客流量排名前五的线路依次为10号线、4-大兴线、6号线、1-八通线和5号线,日均客运量分别为万人次、87万人次、79万人次、76万人次及72万人次。目前客流最多的热门车站主要集中在综合交通枢纽、大型办公商贸区和居住区周边,包括北京南站、北京西站、西二旗、国贸、西直门、大望路、东直门、西单、朝阳门、天通苑北等站,全天进、出站量在3.2-7.7万人次。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工作日早晚高峰客流最多的热门车站主要集中在大型办公区和居住区周边,包括天通苑北、天通苑、沙河、宋家庄、霍营、西二旗、朝阳门、复兴门、国贸、丰台科技园等站,早晚高峰进、出站量在1.0-2.8万人次。与年相比,目前路网各车站客流恢复率较高的典型通勤车站包括永丰、西北旺、稻田、阎村东、北邵洼等车站,主要集中在16号线、房山线、昌平线等线路,恢复率%-%;非通勤典型车站中恢复率较高的主要有亦庄火车站、植物园、香山、园博园、欢乐谷景区等车站,恢复率78%-%。

年底北京计划开通7条(段)线路

今年是新线开通的“大年”,开通线路的条段数也是历年最多,而且线路各有特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运营评估部副部长宫振冲介绍:今年年底北京计划开通7条(段)线路,分别是11号线西段、17号线南段、19号线一期、8号线剩余段、14号线剩余段、S1线剩余段、首都机场线西延。此外积极推进建设昌平线南延一期北段、16号线中段剩余段。具体线路如下:首先是3条全新线路,分别是11号线、19号线以及17号线。(1)11号线——服务年北京冬奥会。这条线除了服务冬奥,也是智慧轨道交通示范线。年底预计开通11号线西段(模式口站-首钢站)全长4公里,设站4座,在金安桥站与既有6号线、S1线换乘。该线将采用A型车,4辆编组,运行时速km/h。作为冬奥支线,11号线的车站、车厢内有很多的冬奥元素,待线路开通后大家可以乘坐11号线找找看都有哪些冬奥元素。(2)19号线——贯穿北京南北的动脉线。今年开通的19号线一期长22.4公里,共设10座车站,除新发地站和牛街站,其余8站均为换乘站。特别是在草桥站实现与大兴机场线的换乘,为航空旅客增加一条出行选择路径。19号线——北京首次采用全自动驾驶时速公里、A型车,8辆编组。据了解,开通之后,19号线载客量最高达人左右,相比普通的6B型列车定员增加约60%,速度提升50%,乘客由新宫至金融街仅耗时15分钟,比4-大兴线节省约18分钟。(3)17号线——北京东部贯穿南北的骨干线路,今年年底开通的南段是从十里河至亦庄站前区南,全长16.5公里,设7座车站,其中次渠站与亦庄线换乘、十里河站与10号线、14号线换乘。17号线同样是8A列车、全自动运行线路,最高运行速度km/h,也将是一条全路网载客容量大的快线。除了刚刚提到3条全新线路以外,其他线路均是既有线的剩余段或延伸,包括:(4)8号线剩余段:全长4.3公里,设3座车站。随着剩余段的开通,8号线将成为一条贯穿南北的骨干线。届时乘客可乘坐8号线直达前门、王府井等商业旅游区。(5)14号线剩余段:全长4公里,设5座车站,连通14号线东段、西段。届时14号线这条贯穿北京东部、南部的“L”型骨干线将贯通运行,并直接服务丽泽金融商务区,为商务区办公人员提供出行选择。(6)S1线剩余段:S1线剩余段全长1.2公里,设站1座(苹果园站),开通后将实现S1线与6号线的换乘。(7)首都机场线西延:也就是从东直门站西延至北新桥站,全长1.9公里,开通后将实现首都机场线与5号线的换乘。北京地铁19号线开通后高峰期行车间隔为4分钟年底,地铁19号线一期将要开通。该线路串联大兴、丰台、西城、海淀区,可为城市南北两端居民出行带来便利。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经研判分析后,会同运营企业提出了高峰期行车间隔4分钟的运力配置,可充分发挥19号线速度快、定员足、站间距长、运行效率高的优势。

北京地铁14号线贯通后高峰行车间隔缩短至3分钟

年底,北京地铁14号线将全线贯通,14号线东段的客流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计划将14号线贯通后高峰行车间隔缩短至3分钟,并根据客流情况适时加开临客。此外,线路开通后拟采取大小交路套跑的运营方式,将更多的运力集中投放在客流较大的区间。△资料图:中国新闻网

坐地铁如何避开客流高峰?

北京轨道交通APP

为您提供伴随式出行服务

日前,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正式推出移动终端北京轨道交通APP(安卓、苹果手机均可下载使用)。可为乘客提供信息查询、沟通交互、出行规划指引以及问题意见反馈等全方位的资讯服务,拥有交通接驳信息的融合查询等特色功能。同时还承载了数字人民币刷码过闸的票务服务能力。

△北京轨道交通应用程序截图

据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乘客信息部部长乔磊介绍:这个APP的主要包括乘车验票、信息查询、线路规划、便民服务等功能。其中地铁通勤人最爱的功能就是拥挤度查询,出门之前,先看看拥挤度情况,这样即便是住在十号线周边或者是早高峰去天通苑坐车,都能将拥挤程度提前掌握了。

具体的功能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是轨交路况的信息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北京轨道交通APP查询全路网各条线路、各个车站的相关运营信息。在线路信息查询中可实时了解到各线路的满载率情况以及出行舒适度情况;在车站信息查询中能够看到列车的时刻表、各车站首末班车情况,便于乘客合理规划自己的出行。△北京轨道交通应用程序截图第二是线路规划功能。北京轨道交通APP发挥了自身权威信息快速准确获取的优势,将运营调整、突发事件等相关信息与乘客出行规划相结合,能够在线网图上实时显示运营调整或突发事件类信息,并在路径规划中进行提示,让乘客及时了解到路网的运行状况,更高效的规划自身的出行。同时,路径规划功能还专门针对乘客不同出行需求设置了一些个性化的选项,乘客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按照出发时间或到达时间进行路径规划查询,可以让乘客了解到选定的时间该如何乘坐轨道交通及能否到达目的地。

△北京轨道交通应用程序截图

第三是交通接驳信息的融合查询功能,这也是这个APP的一个特色功能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我们依托这个APP构建了交通信息融合的服务平台,包括有P+R停车场信息、B+R停车场信息及市郊铁路信息,以及地铁车站周边的各个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信息。此外我们还在积极与铁路、民航进行对接,积极推动不同交通方式间的信息相互融合,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换乘接驳信息服务。△北京轨道交通应用程序截图此外还设置有便民服务功能。通过专门的查询板块,乘客可以快速了解站内直梯、无障碍设施、卫生间以及AED等设施位置等信息,最直接的就是解决了乘客找厕所的问题;下一步还将与运营企业联合推动实现无障碍预约等功能,为乘客出行提供更多帮助。北京轨道交通实现数字人民币购票支付场景全覆盖目前,数字人民币在北京轨道交通的日均使用量约为3人次。北京轨道交通支持乘客使用亿通行APP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bdfyy.com/afhpz/321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