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切尔西花展,都会吸引一大批目光。这一全球园艺界的盛会虽已结束,但有关展示花园的话题频频出现。近日,切尔西花展中设计师团队成员之一的军焰对于花展中的中式花园颇有见地:切尔西花展里,还有几个中式花园?
关于武汉水上花园的讨论已有很多,其中批评的居多,可也有朋友说:“中国能有花园在切尔西或者国际舞台上亮相已经很不错,你们这群人怎么就喜欢批评,不能说点好的么?”军焰觉得,没人讨论怎么思考呢?没有思考怎么进步呢?
在花展现场,军焰和武汉水上花园的施工方多次交流,Tendercare是现场的施工方,他们是根据自己对中国、对湖北、对武汉的理解,努力做的这个花园。如果说配置的菊花有问题,或者莫名其妙的立体花坛有问题,或者龙纹造型有什么问题,又或者对中国文化有什么误解,也是我们对外展示形象的过程中有所误解。
如此说来,不妨一起看看以前在切尔西上亮相过的类似项目。
年切尔西花展上,第一座中国古典花园——「穿过月亮门」,“ThoughtheMoongate”,赞助商是中国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设计师莱斯利·布伦尼斯LesleyBremness。
其实莱斯利是一个香草和药用植物专家,被人所熟知,出版过不少图书,同时开展不少课程,她同时也是一个中式花园专家,尤其擅长中式药草的运用。
月亮门在中国古典园林里是个比较常见的建筑形式,圆形,形似月亮而得名,是中国的一种标志和符号,也被称为月洞门,一般作为过径门,用来隔断,一般开在院墙上,也有开在亭子上的,比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
△梧竹幽居亭
这个选题非常好,一道门隔绝内外,又相互联通,既可以是过去和现在,也可以是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
这个花园还有一个故事,在开展之后,3个中国毕业生当时给RHS官方抱怨说,这个花园违反很多中国风水的做法,属于很差的风水,他们指出了3点:
第一,龙头应该朝着东方,花园里却是朝着北方;
第二,佛像放的地方太低,这是不尊重;
第三,这个其实也不是佛像,其实是另一个宗教人物。(这翻译的……)
这事儿后来还上了《TheTimes》和《TheTelegraph》,RHS官方表示会继续跟进这个问题,如果这的确显示对中国文化以及对佛陀的不尊重,他们会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当然莱斯利本人的回复是,“那不是佛陀,那是观音像,是他的化身”,“传统的佛教徒可能会觉得佛像摆的更高一点更好,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西方的理解方式,毕竟这个绝好位置,观音眼睛朝着睡莲,是很美的”。
至于龙头朝着北方这件事,她说这也没办法,RHS那边给场地的时候满足不了她的需求,“你也要现实点,对吧”。
其实这三个学生提的都不是事儿。我们来看看现场图片,中国花园以一股现代乡下小院范儿亮相,观赏者还是略有尴尬。
关于龙墙的做法,国内只有豫园是这样,在其它江南园林里,很少会用这么具体的意向。
△豫园-龙墙
今天拿这个地产项目来说,也做的比这个花园好,一起来看看设计图和效果图。
有朋友评价说是一股乡镇院子的气息,用到的植物也比较特别,比如:
△全缘灯台莲,Arisaemasikokianum
△铁线莲,Clematis‘Kingfisher’
游客说,这是当年切尔西上最不值票价的一座花园,也有评论家出来说,观众的说法不应影响评委的看法,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积极意义。
虽说它很像乡镇院子,但那种层次的院子,在中国还是占大多数,它也反映了一部分的中国文化。
幸好,在年,我们翻盘了,一座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失觅园》拿到了切尔西的金奖,英文名:《IDream,ISeekMyGarden》
设计师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家,邵帆,他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古典主义者”,关于邵帆的身份有很多,可最为人熟知的还是他的家具设计。
他以“结构和重建”的方法对明代家具进行拆分和重组,他的作品被布什家族、比尔盖茨家族等收藏,在卢浮宫外展出。
当年在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黄铃玳女士的邀请下,邵帆尝试设计建造这座带着西方哲学色彩的失觅园,这才是中国的艺术家真正站上切尔西舞台。
拿督黄纪达基金会致力于通过中西优秀文化合作项目来建立中国与世界的相互理解,这是项目得以成型的重要条件,黄铃玳女士做过很多跨界合作的项目,比如失觅园就是邵帆设计制作的第一座花园,比如让完全没有过导演经验的行为艺术家张洹作为歌剧《塞魅丽》的导演。
△失觅园设计草图及模型
这是一座下沉式花园,展示一座宋代文人园林被慢慢从遗址里被发掘出来的样子。整个现场也尽力模仿了考古现场的场景,一座中式花园被土墙所环绕,下沉花园的外围远处是英国的花草树木,内部是中式山水,外部是切尔西现场的英式植物,是现在与过去的对比之外的另一层对比。
这样的解构和重组也是邵帆擅长的,一座超现实主义的中式花园,中间建筑仍然有一半在墙体里。
这个花园具有两面性,挖掘的过程代表中国文化的复苏,整座园子的颓败也暗示着东方文化在西方土地上的消逝。
△失觅园全景
图中的亭和廊是回收一个中式别墅的榆木之后,在北京重新设计制作,应该也是花不少精力搬运。
△北京建造过程
△开工前的祈福仪式
沿着下沉庭院的青石板逐级而下,一座古典的文人园林渐渐展现在游人的面前,有斑驳的光影,也有造型古朴的石榴树,穿过八角亭之后是一座牡丹芍药园。这个仅仅平米的场地,因为古典园林的布局手法出现了不同的层次,有山有水,欲露又藏,含蓄有致。山、池、亭、廊、石以及植物点缀其中,相互穿插,整体色调沉稳雅致。
细节上处理很精致,与之前的月亮门形成鲜明的对比……
据说女王在这座园子停留很久,对它很感兴趣。
关于这个花园大家有很多很好的评价:
“创造了切尔西上没有出现过的空间。”
“步移景异,一个内在完全不同的空间,步行流线让人不断有新的发现。”
这个园子没有刻意追求强烈的文化输出,虽然做这个园子的目的是这样,但却巧妙地在实际设计中,把这个目的隐掉。一个下沉式花园本身就吸引人探索的欲望,这一个内在的空间在周围造一层边界,隔绝内外又适当开敞,空间层次上也不单纯只是依靠植物,而是通过堆山叠水,制造地形,拉出高差,这尤其适合东方庭院的手法,也是东方庭院特有的山水风光。
立意上没有强烈追求积极向上的意味,反而让整体在有颓败感后,生出恣意感,减少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更加亲近。
这两个中式花园在切尔西上收到的评价走向两个极端。
中国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和科技,不仅仅只有古典园林,现代的科技和人文要怎么体现在花园里,也值得大家探讨。
实际很多人会发现建筑师、景观师或者是艺术家,做出来的园子比园艺师更有意思,这当然和思维方式有关。
作者:军焰
社会学专业里园林学得最好的,林学专业里园艺学得最好的混合型学渣。日本园艺硕士毕业,养花弄草逗猫终于找到真爱。
继续阅读:
他逃离都市,亲力设计打造徽派院落,种花种菜,从此过上田园生活
这座度花园里,闻花香,听鸟语,圆了一对60后夫妇的花园梦
这个建筑界的女“花痴”,打造平露台花园,让疯狂变风光
花园集学院·7月造园游学日本行报名中
花园集学院日本造园游学之旅定于7月10日-7月17日,有意向报名者可添加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