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门河畔飞鸟还

当我徜徉在家乡的山林河畔时,多次发现,出现在身旁的鸟儿多了起来,模样不一,叫声清脆,俏丽的身影在枝头跳跃,在你眼前晃悠那么一会。你敛了气,准备定睛细细察看一番时,它低了头翘起或短或长的尾巴,忽一下窜进密林里,婉转的啼叫声似乎还在耳边。尤其在田野里,频频出现最多的,俗称为“野鸡”的雉鸡,在田间,在地头,色彩斑斓,仿若油画匠的佳作,拖着长长华丽的尾羽,嘴里衔着一根草粒,在灌丛间昂首巡视;或从某一高处滑翔而过,在你窥视间,它已发觉了你猎奇的目光,转身奔进青稞油菜地里,或“呼啦啦”飞走,或“咯咯咯”地鸣叫着,清脆而又响亮。很多时候,远远的,它们绅士般慢条斯理,也是司空见惯了人类的出没。遇见得多了,让你从惊愕到见惯不怪。门源这块宝地属高原气候,海拔近三千米,多种生物与植物扎根于此,东西南北祁连山的环绕形成一道道天然的屏障,再加上青藏高原气候的暖湿化及近些年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与修复,这里又渐渐回到了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状态中。很多年前,我是一个极喜欢四处走走看看的少年,常常与一般大的伙伴们徒步于浩门川的山野洼地。见惯了盘旋于云间的鹰隼,盘踞在松枝上的猫头鹰,河边站立的捕鱼郎,起伏于水面的野鸭及水中畅游的鱼虾,各色飞翔的蝴蝶,五彩的鸟儿,还有不同季节山间林地绽放的金露梅、红柳、蒲公英、柴胡、铁线莲、火绒草、马蔺、秦艽、杜鹃、丁香、野草莓……如同挚爱母亲身上的气味一样,我迷恋着这一切。浩门河畔经过漫长冬春季的滞缓过渡,进入夏季,村头巷尾,山间坡地,花红柳绿,便有了几分江南意境,七月间铺天盖地的油菜花则缓缓而至,那份景致可以入诗入画,让人沉醉留恋。门源川内独有的一条大河——浩门河,沉静而委婉,从西至东,百里逶迤,在祁连山脚下徐徐流淌,时而急促,时而平缓。沙棘、杨柳在河畔在山坡生长,在轻风里摇曳。在绵延数百里的河沿边,在这样美的景致中,近于销声匿迹的鸟类,又频频出现在摄影家的镜头里,让人欣喜。在如此美丽的景色里,在如此安逸的家园里,怎能少了这些精灵们的身影呢?它们在河畔山洼安家落户,筑巢生子,莺声燕语,带给人们以心灵上的愉悦和宁静,也给这方天地添加了不少生机与魅力。近年来,随着浩门河修复工程的完善,植被的复苏,许多鸟儿选择来浩门河畔栖息、繁殖、歇脚。鸟儿生性敏感,尤其野鸟,对住宿极其挑拣,大有“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性情,所以说,鸟儿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监考官”。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们现身于浩门河畔,找到了理想的家园,筑巢安家,低吟浅唱,它们的出现佐证了生态环境的日益好转,一幅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打开。门源县几位摄影家协会的会员,都曾拍摄到了珍稀而罕见的鸟儿们的身影,比如苏兴汉老师及乡村大夫甘露吉。很多时候,他们扛着笨重的设备,早出晚归,天没亮前,他们已守候在某个制高点,等待曙光的降临,抢拍朝霞中太阳最初的笑脸,而到了黄昏,又在山口、河畔,静静等待飞鸟的身影、最后一抹夕阳的背影。当拍到接近于完美的作品时,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不是其他人能够领略的。当一张张摄影作品在朋友圈内大放异彩,点赞评论的,一时间真是令人兴味大增。就是在他们晒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bdfyy.com/afhzp/341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