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石,缘何故从上品跌落到尘埃之中野生中

先援引我国中药学第一部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对“络石”的评价:味苦温。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同时,将其列为草部上品。

再说说络石藤助一老书生考中状元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古时的大巴山区化龙山深山里(科普小知识——化龙山主峰海拔米,是大巴山第二高峰、陕南汉江以南地区第一高峰。化龙山原始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珍惜物种遍布,山地立体气候明显,有“生物物种基因库”之称),有一年的正月尾,气温还是很低的,时不时还有零星的雪花在飞舞。官道上,一个五十多岁书生模样的人背着一个大行囊艰难地赶路。官道边的店家都知道,老书生又是去长安赶考了。

尽管老书生行走的路是官道,但那时候人流车流还是很小的,加上养路工缺乏规范化管理,所以官道上杂草丛生、藤蔓纠缠,间而夹杂着从道边山上滚落下来的大石块,让赶路心切的老书生摔伤了几次。老书生原本因为天天苦读四书五经,疏于个人健康管理,以致未老先衰,双腿还有风湿病。就这样,老书生还没有走出化龙山,双腿膝关节就肿痛不已。但这个老书生很坚强,谢绝了道边驿店的友情劝阻,只是按照店家老板的指教,从附近的乱石堆上採挖了一些叶子像指甲大小的藤蔓,加上青盐煎水,一边趁热让肿痛的膝关节在这种藤蔓的水蒸汽中熏蒸、浸泡,一边喝这种藤蔓煎熬出来的汤。二天时间,老先生膝关节肿痛就基本上消退了,小腿上几处割伤的地方也全部好了,连走路都觉得比先前有劲了。于是老先生赶紧谢过驿店老板,起个大早就往长安方向赶路了。

或许是老书生的虔诚感动了上天,这一年秋天,长安的官轿队伍早早就来到化龙山里迎接老书生了,原来老书生就是当年钦点的新科状元。

迎接新科状元的官轿队伍经过化龙山官道时,老书生还特意让带队的官员停了下来,向他曾经住宿的驿店老板致谢,并向驿店老板打听他那两天用过的藤蔓叫什么草药。

驿店老板说他也不知道这种藤蔓是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当地人有手脚关节肿痛时就找这种藤蔓煎熬出汤来,轻的只需要熏蒸熏蒸就行了,病情严重的需要喝几天这种藤蔓煎熬出来的汤也很快可以消肿止痛。但这种藤蔓有一个特点,就是爱生长在乱石堆的石块上。新科状元听完后哑然失笑:“那就叫上品络石藤吧!”

自此以后,长安城里很多人都知道一种叫“络石藤”的草药能治关节肿痛了,据说后来还被皇宫御医所鉴定出来,原来这种藤蔓就是上古中草药学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的“石鲮、络石”。

其实,络石早在我国各地被广泛应用,所以有很多别名,如石鲮、明石、悬石、云珠、云丹、石磋、略石、领石、石龙藤、耐冬藤、石血、白花藤红对叶肾、对叶藤、石南藤、过墙风、爬山虎、石邦藤、骑墙虎、风藤、折骨草、交脚风、铁线草、藤络、见水生、苦连藤、软筋藤、万字银花、石气柑等。在江西省很多地方,当地人称络石为“过桥风”或者是“石盘藤”。而广西的中草药同行说他们那里管这种藤叫“羊角藤”。

络石,LuòShíTénɡ;CAULISTRACHELOSPERMI;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Lindl.)。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

《本草纲目》:“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痛肿”。《中药大辞典》载其性微寒、味苦,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范围为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中国药典》载:入肝、肾经,功能主治有祛风,通络,止血,消瘀。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痈肿,喉痹,吐血,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行。

络石的现代化学、药理相关研究成果:

一、化学成分:络石含黄酮类的木犀草素,芹菜素等;木脂素类的络石糖苷,牛蒡子苷,罗汉松脂素苷等;吲哚生物碱类的山辣椒碱,伊波加因,老刺木碱,狗牙花素;三萜类的P-揽香树脂,P-榄香树脂乙酸酯,羽扇豆醇等;留体类的P-谷留醇及其葡萄糖苷,豆留醇等;糖类的橡胶肌醇,加拿大麻糖等。

(未完待续)

上图:络石上图:络石上图:络石上图:络石上图:络石上图:络石上图:络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bdfyy.com/afhzz/382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