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部的山区,也属于太行山脉,一到早春北京的崖壁三美槭叶铁线莲、独根草和房山紫堇就会被爱花的朋友提及和 种拉丁名:TaihangiarupestrisYüetLi 国内分布:豫、晋、冀 海拔:- 命名来源:[ActaPhytotaxonomicaSinica18(4):-,f.1,1-] 中国植物志:37: 英文植物志:9: 组中文名:单性莓组 组拉丁名:Sect.Chamaemorus 属中文名:太行花属 属拉丁名:Taihangia 亚科中文名:蔷薇亚科 亚科拉丁名:ROSOideaePocke 科中文名:蔷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系发达,主根长达50厘米。基生叶为单叶,卵形或椭圆形,长20-30厘米,宽2-8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常截形或圆形,稀宽楔形,边缘具有粗大钝齿或波状圆钝齿,下面几无毛或在叶脉基部有疏柔毛,有时在中部以上有1-2枚小裂片,花高4-15厘米,有1-5枚对生或互生的苞片,花两性或单性异株,单生于花顶端。稀2-3朵,花直径2.5-4厘米,花萼无毛,萼陀螺形,萼片5,卵状椭圆形,白色,雄蕊多数,着生于萼边缘,花盘环状,雌蕊多数,具疏柔毛,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上,在雄花中,雌蕊数目较少有败育;花柱长14-16毫米,具柔毛,仅先端无毛。瘦果长3-4毫米,被疏柔毛。通常4月底至5月开花,7月至8月结实。
分布与习性:
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区南部的中山地段,生于海拔-米的疏林中间悬崖峭壁缝隙中。分布区的气候特点为夏热多雨,冬春干冷,最低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毫米,全年分布不均。所在地方为石灰岩地,土壤为褐色土。
太行花和缘毛太行花
太行花属是一个小属,只有一种,一变种,太行花是原种,而缘毛太行花是变种,缘毛太行花与原种太行花的区别,主要是叶形略不同,且叶缘具有明显的缘毛,叶柄也具毛,区别是在细微之处,缘毛太行花只分布在河北武安县两个相距10-15公里的两个分布点上,而太行花的分布则略广泛一点。
缘毛太行花Taihangiarupestrisvar.Taihangia
我与太行花的邂逅
太行花,最早我还是在中科院植物园的宣传板上看到,那时候就对这个太行山独有的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那时候没有太多机会去南太行,所以这个植物还仅仅是在图片和植物志上的印象。
年五一小长假,我随单位传达室的老乡回老家游玩,他家是河南修武县山区的,在跟当地老乡的闲聊中,得知这里山区崖壁上,有一种白色的花正开,出于好奇,就让当地的老乡带着去山上看看。
走了大约1个小时的山路,我们就发现了崖壁上的白花了,我奋力爬到白花附近,近距离观看这种植物,它特殊的形态,让我立刻排除了其他植物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一度朝思暮想的太行花,没想到,这个相遇竟然是这样的波澜不惊,如此轻易的与太行花相遇了。
后来,随着我对家乡周边植物探寻的密度加大,我又先后在山西壶关、河北邯郸、驼梁附近发现过太行花的踪迹,不过无论是哪个地区,太行花的数量都是很少的,不愧为太行山里的奇花。
年,我又特意去了河北武安县,去看太行花的变种——缘毛太行花,由于地点明确,也较容易的找到,得见其芳容。
在我的印象中,太行花并不是特别美丽的植物,但由于它的特殊性,让我对太行花一直颇感兴趣,只要有机会,我就一定要去看看它们,也深深对它们的现状担忧,但愿年年都能见到这个太行山独有的奇花,愿这份美丽,保存到永久。
注:感谢网友河北—飞天提供的太行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