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门头沟天门山下的中草药,居然发现

上周日,我们的巡山小分队再次来到了门头沟天门山。因为上次来的时候,背阴山侧还有积雪可见,并没有太多的惊喜,但随处可见的干燥野韭花,说明这里的春天会有很多野韭菜等我们来收割,哈哈,果然如此。

野韭菜

随处稀稀落落的野韭菜(还是紫根的),眼尖的才能发现,一棵一棵割下来,这是件让人有些上瘾的事儿呢,最后割到的韭菜,应该够我那位馋嘴哥们晚上炒一盘的吧。

野韭菜喜人,可小朋友们发现了一种长的很像野韭菜的植物,差点当做野韭菜给割了,实际上它可不是野韭菜,它是大名鼎鼎的中药“知母”:

知母

成片的知母,差点被当做野韭菜给割掉了,呵呵。有人说可能没听说过知母,如果说六味地黄丸,可能大家都知道吧,如果再加上“知母、黄柏”,那就成了“知柏地黄丸”了,都是常见的中成药。知母为滋阴清热佳品,正所谓“知母除骨蒸痨热”。

在大片的知母旁边,还发现几株看起来就是某种草药的植株,可当时就是怎么都想不起来它是什么了,于是采了一株带回到家,再查资料,才恍然如悟,原来它是“贝母”啊

贝母

贝母,就是我们熟识的“川贝、浙贝”的贝母,川、浙说的是产地。看看它开花时有多漂亮(下图来自网络):

黄精与玉竹

随处可见的黄精、玉竹,二者就好像兄妹一样,常常伴生,一个挺拔,一个娇羞。

关于黄精与玉竹,在此不再多说,可参考去年我写的文章链接:填精补虚上品“黄精排骨汤”!

射干

上图为崖边的一片“射干”,我的小徒弟们都会背诵《药性赋》里的一句“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槭叶铁线莲

说到崖边,想起了那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般崖边或崖上的草药,都不是凡品,这次就发现了一种珍稀植物“槭叶铁线莲”,夸张点形容它就是“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北京有,北京只有西部门头沟和房山地区有。”北大一位教授甚至建议直接叫它“北京之花”。

独根草

那槭叶铁线莲实属珍稀难得一见的,与房山紫堇、独根草并称为“崖壁三绝”,可惜本次天门山之行并未发现房山紫堇,有幸的是在这槭叶铁线莲旁边就发现了“独根草”(如下图):

唐松草

抗癌神药?是的,这里有着一种长的很奇怪的植物,当时看着就觉得有些“奇葩”,一紫色的茎独上,而后分为两茎,一边已经叶片张开成扇子大,一边却还在幼稚期的感觉,明显非对称发育,实在有点奇怪,查资料后发现它叫“唐松草”,目前发现了多种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的抗癌成分,被称为了“抗癌神药”。

此药,本人没有使用过,有待中西医共同开发研究啊。

随处可见的地黄、紫花地丁:

一只死亡原因不明的麻雀,或许它太累了,需要沉眠吧。

如果我不说,估计没几个人能猜到它是什么吧,这就是秋季香山红叶的主角“黄栌”,它小时候的样子是不是也很美啊。

茜草

大片的茜草,妇科常用药之一,可以活血止血、祛瘀通经。《黄帝内经》中为数不多的古方之一“四乌鲗骨一芦茹丸”,其中的“芦茹”,说的就是它了,可见它的名头之大,入药时间之久远。

漏芦

说到妇科常用药,离茜草不远处的它也是一味,它是“漏芦”,可以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

它还有个别名叫“和尚头”,您看下图像不像:

紫花耧斗菜

漂亮的紫花耧斗菜,毛茛科植物都是美女,一点都没错。

蚂蚱腿子

下面的两种,都叫“蚂蚱腿子”,去年去密云,同学的父亲告诉我一句当地的谚语“蚂蚱腿子开花狼下崽儿”,看来这是狼繁殖的季节啊。

臭椿

这个季节的“臭椿”拍起来也觉得还算美好的啊。

银粉背蕨

上次去的时候,发现了“银粉背蕨”,我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它,这也是个非常古老的蕨类植物,查资料发现它可解乌头之毒,也是不可小觑。

看它冬季蜷缩着叶片,好像穿了一件棕色缝边的银白色外套,有点银装素裹的赶觉,仿佛在自己抱团御寒,煞是可爱呢。到了春暖花开,它的叶片又逐渐张开,露出绿色的外表,但翻过来看背面才是它的本色呢。

小心翼翼的采了一株回去,准备做个标本保留,结果,我脑残的用了热裱,银粉就几乎消失不见了。看来银粉御寒而畏热,所以它冬季将叶片蜷缩御寒,春夏将叶片张开,绿色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畏热的银粉放在了背面藏起来,真是个充满智慧的植物啊。

后记

人家眼中处处草,我道山中皆是宝。只要用心去发现,我们的身边其实处处是草药,也只有实际的去它们野生的环境里观察,才能真实的感受它们为何具有如此这般那般的药效。所以学中医之人,不可独坐书斋做个书呆子,当于实际中求索方可更进一步的理解中医中药的魅力啊。

点个

在看

你最好看

曹大夫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bdfyy.com/afhhy/331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