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文学协会中秋专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是故乡圆
文/张华锦
“一轮圆月心中挂,一块月饼嘴边尝,一方圆桌齐围坐,一家团圆心中乐。”千百年来,八月十五的人月两团团是深藏于国人心中的情结。————题记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快到了,国人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路上直奔家乡的车辆川流不息,乘坐高铁回家的游子人头攒动,市场购物的民众人流如鲫。无论是东方的月亮还是西方的月亮,但凡有华人的地方都非常重视这个悠久的中华传统节日,应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有无数王侯将相、英雄豪杰、市井乡民泯灭于历史中,但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中华民族特质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有关于中秋节的民间传说非常丰富,我亦听过一例。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溯宗追远,是祭祖拜月之日,是一家团聚之日。当一轮皎洁的明月从云端爬上楼头挂于空中时,千家万户洒满了银河的星光,那是来自宇宙的祝福。阳台的祭拜桌上已摆满拜祭品,焚香敬拜,余烟缭绕,希望祖上有德庇佑子孙幸福美满。当我坐在城市高楼的阳台里准备赏玉蟾时,楼上楼下不时传来嘻哈的稚童笑声,地面的幸福人家已经沿着圆桌齐齐围坐,有讲有笑地赏月品茶吃月饼,阳台上只有我们两口子。当我随手拿起一角月饼时,许是月近情怯,但又欲说还休,恍惚之间思念蹁跹,藏于眉宇之间的往事一一浮现。
我是70年代初的人,自小在农村长大,父亲就是我的天。由于我家历代都是农民,背脊朝天口啃泥的日子自然是不好过。早就啃够泥巴的父亲将全家的希望寄托于我的身上,也就给了我一个任务就是好好读书争取出人头地。自此,读书就成了我的神圣使命。经过努力,我终于不负父亲的重托考到城市里读书,完成父亲的重任。亢奋了好几天的父亲开心得逢人就咧着嘴笑,也摆了好几围邀请亲朋好友庆贺。由于家离城市比较远,我在城市读书的第一个中秋节没有回家过节。但到了中秋节的中午,父母从乡下乘车来到我读书的学校探望我,给我天大的惊喜,并带来了家乡的月饼,美其名曰“月是故乡圆,饼是家乡靓。”现在由于工作的关系,此时的我已经没有和父母亲一起过中秋节有两年了,但父母的生养之恩已经是恩重如山。佛音《念亲恩》言:人生不能忘记的,最是父母恩。
月一圆,茶一杯,饼一角,往事如浮动的画卷,品味着甘甜,岁月只在眉宇之间,随着檀烟漫舞。相伴的妻子在絮絮聒聒地谈起孩子的一点一滴,时而喜上眉俏,时而淡淡的落寞。远在湖南读书的孩子此时有没有吃月饼赏月呢?思忆总是那么美好,孩子点滴的成长萦绕于心,挥之不去。许是曾经承载过父母的希望,我也将这种希望寄托于我的孩子身上。记得孩子在新会一中读高一时,为了孩子的高考而作努力,一家人决定利用假日去广州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参观。回来后,发现孩子对高中的学业更加上心了。参加孩子十八岁成人礼亦是难忘,这事发生于孩子读高三上学期,有一个环节是公榜学子的“青春目标”。当我在目标榜上寻找时,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子的青春之梦目不暇接,找了一阵才找到自家孩子的青春目标:“一切皆有可能”,这也算目标?孩子解释,高三一年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名牌大学,不定具体大学。基于此,为了激励她,我就赋诗《致吾孩青春十八》送给孩子:
新鹰欲展破筠笼,竦立霄崖秋日红。
喙啄石岩千度炼,涅槃精魄百罗通。
莘莘学子成人礼,耿耿壮心逢世风。
鲲跃北溟鹏奋翅,吾孩有志力争雄。
孩子的成长一直牵动着我的心,洒下的汗水没有白费。最开心的是送孩子去湖南读大学的旅途,最难受的是离开湖南的归途。方寸之心承载相思万种,愁思万千,不舍之情至今都难以释怀,但作为父母需要放手让孩子展翅高飞。当年我到外地求学没有感受到父母亲的思念之苦,现在作人父的我已有深深的体会。孩子像月亮,人生不能忘记的,最是孩子情。
自古以来,月亮是中国人的神话,是“圆”的象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一首《静夜思》道出无数游子的心。正是人间有了亲情,世界才变得有七彩。中秋节是千家万户团圆的好日子,是大中华欢庆的好时刻,是人间追求“天人合一”的佳节。北宋文学家苏轼有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今朝,月圆之下,还有无数热血军人为了卫国保家而奉献着无悔的青春,还有无数无私的白衣战士为了新冠疫情而奋战一线,他们为了大家而舍小家,是最可爱可敬的人。汇聚涓涓细流就可以变成强大的中国力量,这就是大中华的家国情怀。明月当空,月是中国圆。
一轮圆月拨动了千万人浓浓的思念之情,一缕桂香醉满人间。我的牵念已经越过千山万水,随明月在云中漫游。一首《中秋月》自口中吟哦而出:
冈州一片月,银汉总关情。疫虐三千界,民陈百万兵。
迢迢闻号角,隐隐响秋声。半盏屠苏举,同来户户明。
月圆中秋,思念如水
文/李如艳
又是一年中秋至。中秋佳节,残缺的月亮悄悄圆满,绵绵的思念渐渐变长。中秋充满了传奇,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口耳相传,丰厚了民族想象力的底色。中秋听起来是欢娱的,一轮圆月悄然爬上天际,家人团聚,赏月畅谈,达旦不绝。中秋尝起来是香甜的,吃一口象征团圆的月饼,滋润了味蕾;品一杯逢时飘香的桂花蜜酒,陶醉了灵魂。中秋总是惹人相思,恰如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月的阴晴圆缺中说不尽的是人生的悲欢离合,只愿我们和思念的那个人既怀有“但愿人长久”的愿景,也拥有“千里共婵娟”的默契。中秋写满厚重慷慨,它将很多温暖心底的“小确幸”送至我们身边,一如那些我们一起共度的校园时光。
我们相识于13岁,离别于16岁,三年的初中同窗生活,我们结下深厚的同学情谊,一起努力学习、一起憧憬未来、一起嬉戏打闹,初中毕业后我们去了不同学校,最初保持着书信来往,互诉对新环境、新同学的好奇,可是渐渐地我们莫名地失去联系,在忙碌的学习中我们也习惯了没有对方信息的日子,默默地将思念收藏于心底。一晃时间过去了20多年,年她在同学聚会中打听到我的QQ,在加QQ那一刻我们无比激动,终于,我们找到了对方!20多年的思念一“聊”为快!可是由于工作、生活等等原因,我们仍没有约到见面的时间,再后来,我们加了